2007/11/27 | 把工作变成一件有趣的事
类别(我的日志) | 评论(0) | 阅读(8) | 发表于 09:26

2006712,在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上,刘翔获得了男子110栏冠军,成绩为1288,打破沉睡13年之久、由英国名将科林.杰克逊创造的1291的世界纪录,比杰克逊快了0.11秒。现在要提的问题是:刘翔用这快出的0.11秒干了些什么?

在一般人看来,这是个古怪,甚至有些愚蠢的问题,但提这个问题的是冷静而睿智的行为学家。

行为学家仔细研究人类的行为和思考方式后发现,人是非理性的,极易成为数字和欲望的奴隶,而不是考虑事情的结果是否符合人的利益。

比如说篮球比赛,假如用理性而冷静的语言来描述,就会是这样一种情形:双方队员无休止地重复做一件简单的事情,将一个球从框的上面扔进去,从下面出来。如果用结果来评判,这件事情根本不值得一做。

但是你去问一个NBA球迷,他的回答就完全是充满激情和期待的。他会告诉你他喜欢的球星三分球投得如何如何准确,带球过人的能力如何与众不同;他会告诉你某年某月某日的一场球赛是如何精彩,他喜欢的队以128127战胜了对手,整个过程他都会记忆犹新。而对一个足球迷来说,看阿根廷和巴西比赛,即使是零比零,也会觉得很好看,他可以上升到欣赏艺术的高度来看完整场比赛,他在场外摇旗呐喊、手舞足蹈、声嘶力竭,夸张一点说他比场上的运动员还要累,但他却乐此不疲。

人是非理性的,在经营管理中也常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发生。比如说多劳多得这种分配方式,一般认为是很合理的。但多得就一定让人多劳吗?不见得。

我的一个朋友在深圳有一个机加工厂,过去实行的是工时制管理,工人们完不成任务经常性加班,朋友认为这些工人也还干得不错。

车间里安了一些摄像头,是作安全防范用的。有一天他无意中进了监控室,看到好几个工人把机床开着,人却在一边喝茶聊天。朋友很气愤,为了有确凿证据,他不动声色地在监控室看了3天,并将工人干活得时间进行了精确统计,结果让他大吃一惊:工人真正用于干活的时间只有40%

他将录像放给工人看,工人们也不否认,吞吞吐吐说出原因:工资少了。朋友听了更来火,他说自己的工资已经给得不少了,是同行业的1.2倍。但工人们又说出他们的理由:他们干活比我们轻松。我的朋友感到哭笑不得,但他决定用自己的方式行事,他采取了如下几条措施:

第一,取消工时制,直接采取按件计酬,多劳多得,对完成任务的工人再给奖励;

第二,委派专人对工人进行监控,发现偷懒者予以警告,三次以上开除;

第三,晚上加班一率不给加班工资。

满以为这样就能提高效率,但新措施采用后却有了这样的结果:

第一,认为管理太严,有被监视的感觉,几个技术骨干要求辞职,闹得厂里人心浮动;

第二,机器的毛病多了,产品的质量也下降了;

第三,工人的积极性更低,效率还是没有提高,但管理成本增加了;

第四,工人要求增加基本工资。

还有很多过去没有问题的地方也成了问题,为了让工厂运营下去,老板只好忍气吞声,部分答应了工人们的要求,事情就这样平息了。但我的朋友始终弄不懂,为什么别人用得很好的激励措施和管理方法到了自己手上就失效了?

问题在哪里?现在很多老板还在振振有词:我只要结果!但是没有好的过程,怎么会有好的结果?当一项工作过程很枯燥的时候,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,甚至会产生逆反情绪。其实工作也是一种生活方式,员工不光是为了挣钱,也希望有人性化的待遇。如果工作中能注入一些快乐元素,把工作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,整个工作过程变得轻松愉快,工作的效率和积极性会大幅度提高。有个聪明的管理者就发现了这一点,他留下的一句话很经典,叫“男女搭配,干活不累,”但很多老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,还认为这是旁门左道呢。

我的那位深圳朋友后来懂得了这个道理,他马上在他的工厂里引入了竞争机制,也开始关注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细节和关键时刻,将激励和管理措施变得更人性化,更符合员工接受的心理。3个月后,他又悄悄地监控了一回,发现工人干活的时间超过了70%

写到这里,忽然想到一个笑话。说国民党时期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去看篮球赛,只见球场上十几个人拼命追逐着一个球。韩复榘皱皱眉头,忙唤过副官来,低声说道:“快去把领队给我找来。”一会儿,领队战战兢兢地过来了。韩复榘吩咐他说:“那么多人争一个球,多不雅观!回头到我公馆里领一笔钱,多买几个篮球,一人发一个,省得再争”。

    韩复榘是不是很傻?但仔细想想,到底谁比谁傻?

0

评论Comments

日志分类
首页[7]
我的日志[7]